當美國候任總統唐納德·J·川普(Donald J. Trump)在週五與台灣總統通電話時,他在踏入亞洲持續時間最久、最敏感的一個議題: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爭端。
儘管這個電話引起了專家們的警惕——他們表示這有可能讓美國幾十年來應對這一爭端的努力功虧一簣——但非專業人士如果感覺對這場嘩動摸不著頭腦,也是可以理解的。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中國—台灣這個問題:為什麼它如此微妙,美國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以及為什麼這個電話事關重大。
什麼是「中國—台灣」問題?
雙方至少在形式上都聲稱自己代表整個中國——它們認為其中包含了彼此的領土。這在數十年間製造了許多問題,包括時而顯現的爆發戰爭的危險。
這種分歧可以追溯到1927年,當時中華民國爆發了內戰。戰爭的高潮是毛澤東領導的共產主義革命,後者大體在1949年擊敗了中國的國民黨政府。
但是,國民黨領導層逃到了台灣——台灣當時是中國的一個地區——如今他們的軍隊依然控制著這個區域。雖然戰爭最終停止了,但雙方依然聲稱自己對整個中國擁有主權。台灣政府認為中國大陸是被沒有合法地位的共產主義叛亂者掌控。北京政府則認為台灣是從中國脫離的一個省份。
從這種意義上講,內戰從未真正結束。所以,台灣的正式名稱依然是中華民國。由北京的共產主義政府控制的中國大陸,則被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它們的爭端變成了全球冷戰的議題。蘇聯及其盟國認為北京是中國的合法政府,而美國及其盟國則認可台灣的國民黨政府。台灣政府甚至還佔據著中國在聯合國(United Nations)的席位。
上世紀70年代,世界開始接受中國陷入分裂這個現實。北京在1971年獲得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第二年,美國總統理查德·M·尼克森(Richard M. Nixon)訪問了中國大陸。1979年,美國的立場從認可台灣政府轉向認可北京政府。其他許多國家也採取了同樣的做法。
自那以後,據信沒有一位美國總統或當選總統與一位台灣總統交談過——直到週五那個電話。
中國和台灣為什麼不乾脆分開呢?
對它們中任何一個而言,這都是極其困難的。
北京政府從來沒有放棄收復台灣的希望。領土完整對所有國家都是事關存亡的大事,但對北京來說尤其敏感,它擔心這會加重西藏和其他地區的分裂主義傾向。
台灣政府兩頭受制約。它不能接受回歸中國大陸,因為這個島嶼是民主政體,台灣民眾不會願意放棄自己的自由。與此同時,北京也做出過實質性的威脅,表示如果台灣宣布獨立,它會發起戰爭。台灣也不能放棄自己對中國大陸的領土主張,因為那意味著獨立。
這種情況下,雙方在1992年達成了一個半官方協議:雙方認同只有一個中國,其中包含中國大陸和台灣。但在哪個政府是合法政府的問題上,它們各持己見。
北京堅定地擁護這一政策,因為它蘊含著統一的希望。但在台灣,這項政策一直存在爭議。有些人傾向於和大陸的中國同胞維持友好關係,努力推動兩岸貿易。有些人則不信任北京,尤其是更年輕的選民。
隨著時間推移,台灣民眾變得更傾向於自稱台灣人——一種不同的民族認同——而非中國人。
有些台灣領導人對目前的協議存疑,包括今年當選的台灣總統蔡英文。她承諾會保持現狀,但決定不再支持雙方在1992達成的共識,這加重了北京對台灣追求獨立的擔憂。
因為與蔡英文通話,並在Twitter上發帖子稱呼她為「台灣總統」,川普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擔憂,也顛覆了美國一貫的立場,即「一個中國」政策。
什麼是「一個中國」政策?
因為台灣和北京都聲稱自己對同一片領土擁有主權,其他國家無法同時認可二者。它們必須選擇「一個中國」——就像這個政策的名字所顯示的。幾乎所有的國家都選擇了北京,後者控制著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
美國有一種獨特的一個中國政策,有意通過它達成三個主要目標:和與它有很多協議和利益的北京保持積極關係;保護和協助同為民主政體的台灣;防止爆發戰爭。
儘管美國於1979年在名義上與台灣斷絕了關係,但它依然保留著一個名為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的非營利中心,其作用相當於一個幾乎談不上非官方的大使館。美國也竭力推動台灣民主發展,向它出售先進的軍事裝備,儘管它近些年一直否認存在這些交易。而且,華盛頓不承認北京對台灣擁有主權。
這樣,美國就能拒絕承認台灣的身份,但同時又確保它足夠強大,能保持實質性的獨立。這項政策不該被看作是偏向北京,或有利於它。相反,它意在同時保持美國在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利益,預防出現不穩定局面或發生戰爭。
隨著美國開始扮演關鍵性的平衡角色,兩方都在仔細觀察美國立場發生變化的任何跡象。1995年,華盛頓打破慣例,給台灣總統簽發了簽證。北京認為這可能是認可台灣獨立的第一步,便向台灣海峽發射導彈,作為回應。美國轉而在附近部署了兩個航母戰鬥群。
儘管這場危機最終和平收場,但它突顯了美國在保持兩岸穩定局面、防止出現危機或爆發戰爭方面的作用。
為什麼這個電話事關重大?
這個電話本身不會改變什麼政策,但它隱含著發生改變的可能,這促使中國和台灣兩方開始猜測川普的意圖。
川普的交接團隊將他與台灣蔡英文的通話,與他和其他國家領導人的通話歸為一類,意味著川普把她看作一個主權國家的領導人。川普還在Twitter上寫道,他與「台灣總統」通了電話。
將蔡英文看作一個主權國家領導人,會傳達出這樣一個信號,即美國認為台灣獨立於大陸,然而連台灣自身都不會持這種立場。
這種情況將迫使台灣和北京都面臨艱難的選擇。要麼忽略美國在這一問題上的政策——也許會給美國數十年來在平衡兩岸關係方面所發揮的作用畫上句號;要麼面對台灣的獨立——北京方面稱這會挑起戰爭。
北京和台灣都在淡化這通電話的意義,並暗示他們更願意把川普的話當成口誤,而非刻意為之的戰略轉向。
不過,川普留用的一些顧問主張更加徹底地站在實行民主制的台灣而非實行威權制的中國一邊,甚或對前者的地位給予部分或全面承認。
中國和台灣正為迎接美國政策的潛在變化做準備,它們必須弄清,這通電話是否暗示著變化即將到來,或者至少暗示著川普團隊裡的強硬派有可能會讓政策轉向全新的方向。如果它們不能確定,就小心行事,至少是就出現政策轉向的可能性做好準備。
為什麼美國可以向台灣出售武器,卻不能打電話給它的領導人?
這是川普為了給這通電話做辯護而在一則Twitter帖子中提出的問題。許多美國人或許都會就此進行合理的質疑。
實際上,美國對台軍售一向頗具爭議,北京對此尤為抗拒。但這是旨在維持現狀的一種辦法。
通過向台灣出售武器,美國確保台灣可以震懾住規模更大的大陸軍隊,令其打消入侵的念頭。如此一來就可以維持一種雖然脆弱,但卻以避免戰爭為目標的力量均衡。
給予台灣領導人非正式的承認,甚或讓雙方關係出現非正式的提升,則是另外一回事,因為會打破現狀。
這通電話為何讓中國問題專家頗為警惕?
為川普說句公道話,往屆總統曾經通過增加或減少對台軍售之類的辦法,對支持台灣的力度進行過調整。但美國通常會就那些政策轉向進行解釋,於是中國和台灣就能明白美國的意圖,知道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這一次卻不一樣,川普沒有清楚地表明,他是否有意為美國實施了37年的對中國和台灣的政策畫上句號。通話的事實意味著他的確有此意圖;只是一時失誤的可能性則意味著他或許並不打算這樣做。
如此一來,事情就不是得罪人或者打破慣例那麼簡單了,他給自己治下的美國將如何處理這一問題帶來了切實的不確定性。
在國際關係中,尤其是在一些令局面緊繃的議題上,缺乏清晰度或者可預測性可能會破壞穩定,因為這會迫使所有國家都為最糟糕的可能性做好打算。
美國對台灣和中國的政策從設計上來說就是模糊不清的。2004年,當被問及「一個中國」政策時,國務院的一位高級官員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我沒有真正地定義過它,我也並不確定自己可以輕而易舉地定義它。」
這一政策也許難以被闡述清楚,但它至少一直都是可預測的。而川普有意無意地為它添加了一層全新的模糊面紗。